地铁集团深入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自我革新的决心与信心开出“健”机制、“鉴”经验、“建”平台三剂管理良方,确定46项管理提升工作任务,制定129条工作举措,全年新建工作机制4项,优化、强化工作机制18项,开展专题教育培训16次,完成经验总结6项,提升信息化水平3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与登记1项,完成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申报1项,企业管理核心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精准落实“三量”工作要求注入源动力。
“健”机制,管理体系全面优化
按照精简整合内控文件、提高内控文件质量、消除管理盲区3个方向,编印《内控文件优化完善总体方案》,制定“一室一策”子方案,全年共计整合内控文件32项,修订35项,新增6项,废止4项,内控文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编制出台涉及岩土勘察、地铁装修管理、分包管理、房屋鉴定、市域铁路建设关键工序验收在内的各类标准、技术指南等文件11项,进一步规范、提升了相关工作的管理水平。
同时,全年完善长效工作机制22项,其中,新建设备技术交流、信访事项沟通联动、内控文件执行情况年度自评、装修设计巡查工作机制4项,已组织设计、运营单位开展技术交流18次,完成了年度制度执行情况自评,开展了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工程装修设计巡查,推动提升专项工作配合水平;优化前期工作安质管理、税务筹划、岗位绩效考核工作机制3项,督促监理单位落实前期工程管理职责、推动提升税务管理水平、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工作机制15项,对“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工程调度管理、合同履约评价、图纸联合审查及轮岗交流等机制运转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既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
“鉴”经验,管理经验固化推广
以科研转化为目标,全面总结多年建设管理经验,完成《城市轨道交通钢弹簧浮置板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与登记以及《软土地区盾构长距离重叠与高风险穿越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课题的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申报。编制出台《前期工作管控要点》《顶管工程管控要点》《市政基础设施移交工作管控要点》《施工许可证及质量监督办理指导手册》,固化项目管理经验做法。联合运营集团,开展风水联动控制技术、扶梯变频技术、智慧照明系统、地铁能源管理系统及空气源热泵实际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形成上述技术的新线应用方案。对地铁10号线一期设备系统和环宇道站智慧车站技术深度总结,为新线智慧城轨技术应用积累经验。
同时,围绕管理短板问题,特别是针对桥梁架设安全管理、方案报规、涉税政策及税务风险防范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培训16次,精准提升一线员工管理能力。
“建”平台,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成投用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监控平台,基本形成“138”信息化监管体系(1个监控中心,安全、质量、文明施工3个维度,8个子系统),安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动施工单位在地铁7号线丽江道站及5号线调整工程中应用智能门禁系统,每月对智能门禁系统使用情况开展监督,助力提升项目安质管理水平。根据业务需求,新增滨海快速、枢纽运营及城投建设公司管理流程22项,完善合同签订、二类费结算、党费报销、拨款及培训申请等流程23项;新增内控文件查询、法律事项联动通知书、中长期事项记录3个模块,云平台使用功能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