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2024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
坐在“开往团泊洼秋天的列车”主题专列上,碧波荡漾的湖水、金灿灿的芦苇等团泊湖宜人的秋景尽收眼底。
天津首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首开段与地铁5号线京华东道站同步建成贯通运营半个月来,每天客流爆满,满载着文化与艺术气息的列车,成了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生动体现。
01两网融合无缝衔接的出行快乐
家住团泊健康城周边的居民赵女士一家感受到了搭乘津静线出行的便捷。“以前,我们每天从静海到市区开车上班,遇到天气不好或者出行车辆高峰的时候,不仅时间长,还不太方便,现在我们可以直接乘坐津静线到市区,绿色出行既便捷又高效。”
市域(郊)铁路与地铁同步建成开通并实现共线联通运营,在全国尚属首次,标志着天津市两种制式的轨道交通进入了“融合发展”新时代。“市域(郊)铁路与普通的地铁线路是有区别的,市域(郊)铁路主要是指连接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的铁路线,像津静线就是连接静海和天津中心城区的一条线路,市域(郊)铁路时速也比普通的地铁要快不少,津静线设计时速是120km,比普通地铁80km的时速,要提速30%。”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运康介绍,乘客可在京华东道站实现津静线与5号线的同站换乘,也可乘坐6编组列车直达5号线终点北辰科技园北站,这是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与地铁的首次贯通运营。津静市域(郊)铁路首开段13.4公里,平常开车需要半个小时,坐市域(郊)铁路只需要12分钟就能到达换乘站——京华东道站。
作为天津市重点民心工程的市域(郊)铁路津静线和地铁5号线京华东道站同步建成贯通,将有效串联起中心城区与静海、西青远郊地区,极大方便群众通勤、就医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协和医学院天津基地师生的出行,在带动团泊及静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典范。
02绿色创新当下的智慧生活
津静线的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更是可圈可点。据了解,津静线首开段成功攻克跨独流减河施工、两种制式的轨道共线联通运营调试等技术难点,探索出一条“铁路+地铁”同步验收模式,创新性运用柔性直流牵引供电、光伏发电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天津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在地铁5号线京华东道站设置光导管采光系统,将自然光巧妙引入,有效改善室内光环境,提升出行乘客体验;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提升通风效果,实现节能减排。这些都展示了天津市在智能化、信息化创新的前沿成果,提升运能效率,集约土地资源,引领绿色出行,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一站一景,以全新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城市交通空间的美学与功能。据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副总工程师杨贵生介绍,地铁5号线采用精细化、绿色、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以医学、体育、武术三个点切入该线路,组合出该线路主题:脉动静西(脉:经脉,脉搏,脉络;动:体育运动,武术动作;静西:静海与西青)。
车站内建筑空间设计与区域文化相互融合,将“一站一景脉动‘静西’”的设计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团泊医学园站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装修设计中采用中医中草药药柜的设计,并搭配中草药药名,进入车站就能“闻到”浓浓的“药香”;团泊健康城站以周边体育产业为设计思路,车站天花板选取了跑道和表达速度的线条造型,并搭配了奥运五环的配色,寓意天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精武站将霍元甲“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融入站内空间;京华东道站设置“津盛之窗”艺术墙,以天津多个地标建筑为背景,多种交通方式交相辉映,是展现津门交通、商贸繁盛场景的一扇窗口。
就在这个国庆假期,天津轨道交通客流将近1500万人次,“地铁+旅游”融合业态的发展,让津城文旅融合更加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