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铁投集团作为天津市铁路投资建设企业,肩负着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发展重任,面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及当前面临的政策机遇和挑战,铁投集团以资本运作为抓手,积极研究各类金融工具,创新铁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在承担国家干网铁路、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和天津市域(郊)铁路的投资任务中,秉持着“立潮头”的风发意气和“攀高峰”的进取姿态,先后承担了京沪高铁、津秦客专、津保铁路等15个项目的股权出资任务,投资总额达365亿元。
“从无到有”,创新思维激发天津铁路产业活力
“铁投集团要发展就要由单一的铁路投资建设向城市综合经营转变,由投资和建设为主业的传统国有企业向重点负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现代化企业转变,由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公益型企业向具备良好造血功能的效益型企业转变。”轨道交通集团总经济师、铁投集团董事长陈福兴指出。
作为天津市首条市域(郊)铁路项目,津静市域(郊)铁路规划初期,投入高、回收慢、财政压力大,这一系列困难摆在眼前,铁投集团迎难而上,通过深入剖析市域(郊)铁路项目特点,摒弃依靠政府出资的传统思路,在全国市域铁路领域内首创了政府投资平台以社会投资人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的模式,并积极探索构建市域铁路沿线及周边土地一体化综合开发机制,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有力提升了市域(郊)铁路“造血”功能,津静市域(郊)铁路于2021年除夕开工建设。
南港铁路专用线作为铁投集团首例自主投资项目,于2021年9月30日投入运营,成为天津市加快“公转铁”、打通港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促进津城滨城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铁路线,实现了轨道交通集团在铁路领域自主投资项目“从0到1”的突破。
为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实现铁路产业高质量发展,铁投集团积极谋划资本布局,参与京沪公司股票上市战略配售,配置优质资产资源,将资本投资转化成资本布局,推动京沪高铁成功上市,为日后增加资本积累、拓宽投资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中生优”,务实行动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出要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铁投集团积极探索,以持有的京沪高铁股票为抓手,打出了在证券市场投融资革新领域的组合拳。作为京沪公司股东之一,铁投集团持有京沪高铁股票约19.26亿股。“我们要通过创新市值管理,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有效盘活京沪高铁股票,开展股权融资及市值维护创新管理。”铁投集团总经理高文福介绍说。
为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铁投集团推动首笔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正式落地,走出创新发展新路径。目前,铁投集团正积极推动发行公募基金REITs,探索可交换债等方式,谋划资本运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为创新发展探索新的实施路径。
“优中做强”,深挖潜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铁投集团应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产业综合优势,以资本为纽带,实现深耕轨道交通产业与创新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开启‘产业+金融’多元化融资对接的‘新常态’,打造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模式。”轨道交通集团总经济师、铁投集团董事长陈福兴指出。
铁投集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接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的新平台,谋划设立预计募集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天津轨道交通产业基金,依靠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引领、放大、撬动各类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发挥国有资本的“虹吸效应”。2022年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战略举措,铁投集团紧抓政策窗口期,积极配合国开行天津分行做好资金申报及审批工作,让专项基金政策第一时间落地,成为市场主体的“及时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厚植未来,开拓征途。铁投集团将坚持产融协同,依托轨道交通产业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基金投资、资产经营、股权管理等方式,打造“盘活+育新”新路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快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全面提升国有资本价值创造能力,为天津轨道交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