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营集团)党委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首要政治任务,以“二次创业”的精神,落实“三新”“三量”工作,瞄准新质生产力,守正创新,坚持善作善成,聚焦运营主业,在运营服务、安全生产、智慧化建设、产业经营等方面深耕细作,推动地铁运营工作发展持续向好。
截至6月底,运营集团所辖线路运营情况平稳有序,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客运量1.34亿人次,运行图兑现率、列车运行正点率均为99.99%;所辖各公司实现轨道交通集团外经营收入1000余万元。
创新竞进,夺取“三新”“三量”成绩“半年红”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竞争力”,开发形成了蓄电池智能预警系统等4项自主创新产品并对外推广,与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检修业务,完成车钩产线建设。二是打出拓展经营“组合拳”,与咨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运营咨询、联调联试、业务培训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上半年合作开展了东莞1号线前期咨询等项目。三是配合搭建轨道交通“产业链”,积极配合推动产业招引,促成10家企业注册落地天津。四是积极开展运营维保市场化探索,完成4号线站务板块未来5年业务合同签订,与太原地铁签订板卡维修协议,与重庆、石家庄地铁开展电子板卡试修业务。
提质增效,以主动作为取得企业管理高水平提升
一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编制《运营集团管理提升方案》,在流程优化、指标对标等6个方面形成14项管理提升计划;优化子公司经营考核指标,鼓励探索外部业务和科研创新。二是持续优化员工队伍,选拔42名技术骨干纳入公司内训师管理体系,完成3家子公司人员划转,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三是加强成本管控和资金保障,初步建立覆盖线路级、专业级、设备级的运营成本定额,制定《2024-2026三年成本控制方案》,建立运营成本分级分类控制机制,严控运营成本,推动业财融合。四是完善审计检查模式,采用“纪审联合”方式,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五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试点建立无人化仓库。
安全维稳,以扎实举措获得管控效能大幅提升
一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形成覆盖8个方面、88项具体举措的三年方案及任务清单。上半年扎实开展事故事件分析复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和领导班子包保督查。二是强化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大重点区域和关键作业环节的隐患排查力度,优化风险点分类标准,确保9号线信号系统改造项目安全。三是提升消防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突能力,编制《车站火灾应急处置指导手册》《车站消防设施实训指导图册》;与天津市红桥区蓝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共建,扩充轨道交通应急力量。四是完成安检招标换防,按计划开展企业备案、基地选址、架构建立、保安员取证及培训等工作。
设备维保,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
一是平稳推进9号线信号系统升级改造,信号设备安装基本完成,信号调试、车辆改造和增购、通信及供电等配套专业施工按计划开展。二是扎实开展蓄电池点位优化,编制《蓄电池配置优化标准方案》,利用蓄电池备件采购、大修改造等方式分步开展92个蓄电池点位优化。三是提高列车运用效率和架修效率,完成10号线检修库直接收发车模式研究,启用后车辆上线率将由89%提升至90.44%;通过优化检修工艺、运用生产线,实现整车架修时间缩短1天、车钩分解组装时间缩短30%。四是持续深化智慧运维建设,编制完成《2024-2026年天津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建设行动方案》;车辆专业迭代更新运维模式,在10号线开展车辆的“自动列检+人工八日检”试修研究;通号专业发布实施基于智慧运维的检修规程,科学延长巡检周期,计轴接报故障率同比降低50%;供电专业,在变电设备智慧运维方面完成直流框架保护一件隔离、400V三级负荷智能投退等智能遥控功能策略研究,接触网设备智慧运维方面试点建设了安全检测系统,巡检效率提升20%~30%;工务专业完成“在线轨检巡检系统”的检出效果验证和智慧运维平台“计划修工单推送功能”上线测试。五是推动落实智慧车站建设,开展视频分析算法深化研究,明确四类场景共计25项智慧功能,包含一键开关站、智慧备品储藏柜、智慧门禁、集中判图、智慧客服、智慧公告等,并确定在9号线直沽站落实建设。六是全力推动科研创新,《城轨车辆延检修周期、延服役寿命研究项目》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综合管控平台》获行业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多项创新成果获奖。
运营服务,提升品质焕发新活力
一是优化行车组织,5月17日起启动周五常态化延点行车方案;五一节假日期间延长运营服务时间。二是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客运管理办法》,制定《客运委外服务提升管理方案》,开展“金牌服务站区”评选;完善《五长联动通讯录》和《五长联动工作档案》,新增4座车站签署“五长联动”协议。三是拉动客流提升,开展“轨道交通开放日”“六进三送”“站长接待日”等特色服务,配合完成“地铁+速运”项目落地及宣传,客流较2023年同期上涨18.11%。四是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推出“一站一评”沟通渠道,累计解决乘客反馈有效问题600余条;3座特色岗站优化升级,7座车站推广同站过街服务,238个安检点位推广孕妇安检服务,12项特色举措累计服务特殊群体6万余名;推出“2024·四季相伴”服务主题,开发系列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