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践行“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牢固树立“双并重”理念,大力弘扬“7047”精神,紧密围绕工程建设和“三新”“三量”工作两条主线,主责主业与市场化改革“双轮驱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抓牢主业、“直道”冲刺,稳定发展压舱石
持续发挥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统筹谋划在建项目土建、设备、装修交叉作业及主要设备、材料供货等关键环节、重点工作,狠抓重点点位及关键环节“三位一体”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条线、站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津静线首开段和5号线调整工程均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丽江道站A口实现开通,B、C出入口及3号风道完成主体结构、D出入口及换乘通道完成三期围护结构;成林道站B口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完成70%;东南角站文物展厅工程主体结构完成80%;4号线南段调整工程初步设计已上报市住建委,编制完成招标文件初稿;滨海国际机场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可研报告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同时,严格履行政府方出资代表职责,全力加强PPP项目管理工作,着力落实攻坚克难保征拆、协助督导保安全、服务保障促开通、沟通融合促发展、履职尽责促建设五项新举措,与SPV公司共同推动PPP项目高质量建设,截至目前, 7号线广东会馆站以南、4号线小街站至西站站均已实现电通、轨通;8号线主体结构完成86%,区间完成59%;8号线延伸线主体结构完成70%,区间完成64%;11号线西段全线完成接触网冷热滑试验,11号线延伸线主体结构完成64%。
培育优势、“赛道”转换,打造转型加速器
地铁集团以“二次创业”精神转型,聚焦“三新”“三量”,在市场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三新”要素赋能增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多年累积的经验优势、技术优势,抢抓契机,成立专班,在设备、技术、合约、法务等方面形成合力,破解难题,成功签署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新交通系统轻轨一期项目设备系统建设咨询服务合同,勇闯海外市场,走出国门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京华东道站停车场“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完成施工图设计;智慧城轨随车站施工开展建设;编制津静线与5号线跨线运营载客方案,推动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整体效益。编制并发布市建筑业协会6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1项标准;参与2项地标、3项国标编制以及2项地标的立项;1项科研课题结题验收,2项科研课题完成中期评审。完成集团现有知识产权情况梳理,打通专利快速预审“高速路”,目前共取得授权专利44项,正在申报10余项发明专利,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于能量路由器及协同控制的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核心关键设备已基本研发完成,进一步丰富“绿色城轨”实现途径,助力绿色城轨建设。
“三量”工作取得突破。成立市场化专业子公司天津博微技术有限公司,以“建设管理+、存量盘活、代建业务、科研转化”为业务主攻方向,签订多个经营收入类合同,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实现多个房屋、办公楼宇对外出租;初步达成多项存量资产盘活合作意向;分类建立轨道交通项目储备库,满足“审批即开工”规划条件;修编《验收及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专项检测单位招标;与浙江天铁等6家企业对接,在电气、物联、城轨技术、智控等领域开展合作。
提升动能、“弯道”超车,激活升级动力源
地铁集团聚焦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风险防范,改革目标稳妥推进。筹划调整组织架构、优化考核体系,完成市域铁路公司建设运营过渡期及运营期架构方案编制;以博微公司成立为契机,探索市场化激励举措和分配机制,建立项目筛选机制、风险防控机制以及集团配套服务机制,探索“揭榜挂帅”等激励方式,充分发挥其改革先锋作用,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强化内控文件执行力,夯实合规管理基础,出台《管理提升合理化建议奖励细则》,首批征集应用6项建议,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宣贯新修订法律法规,持续做好风险防范,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风险提示,依法治企不断完善。
地铁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拿出更多突破性的创新、创造、创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三量”“三新”工作与集团业务深度融合,确保津静线、5号线调整工程如期开通,以轨道交通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