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津云平台《沿着班列看上合》大型融媒体报道节目在阿斯塔纳轻轨项目现场进行直播。作为中亚地区首个城市轻轨项目,各个环节都是由中国企业全力倾情打造,天津轨道交通集团首次将天津技术、天津方案输出到哈萨克斯坦,倾力服务设备咨询环节,集团所属地铁集团工程师赵岩、运营集团工程师赵本军接受记者采访。
主持人:在现场,我们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请您给介绍一下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的团队到达这里后,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介入?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是将天津经验在哈萨克斯坦做了一个实践,所以我们虽然叫做提前介入,但其实这个时机是恰如其分的。从设备领域来讲,请您再给我们细聊一聊现在的情况。
在车站方面,我们需要沟通参建单位、施工单位,把弱电房间、车控室的标高等定好,为后期设备进场、配线敷设等预留好空间,因为我们的线缆转弯半径是有规范要求的,必须提前预留好,不然后期很难再修改。总的来说,现阶段我们提前介入协助相关合作单位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主持人:今天跟您选在这个位置采访,其实我也了解到,后期自动售票机可能会放在这里,自动售票机背后还有一个故事,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想请您给我们讲一下。
主持人:刚才也跟您提到,我们进出站效率有所提升,想请您带着我们走一下这个线路。
主持人:那除了这样的步梯之外,我想咱肯定也设置了一些电梯,包括直梯的一些设备,这个大概是在哪个位置?
赵岩:这个位置就是自动扶梯的井道,我们在每一个步行梯侧都设置了一个自动扶梯,像这个站,站厅到站台之间设置了4部自动扶梯、2台直梯。
主持人:赵工,您好!那么今天上来我也是带着一个问题来问您的,我们知道,阿斯塔纳是全球第二冷的首都,冬天非常冷,克服严寒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那么克服严寒,我还要分几个小问题来问您,严寒的时候往往要下很多的雪,那关于除雪这一方面咱们有哪些方案?
赵本军:据我们前期的调研,阿斯塔纳降雪期能达到150天,在这个非常漫寒的这个降雪覆盖期呢,我们采取了几个措施,一个是加装了钢轨电加热融雪装置,第二个针对当地冬天、夏天温差大的问题,我们优化了区间无缝线路锁定方案。阿斯塔纳冬天最低在零下 51度,夏天最高达到40多度,这是将近90度的一个温差,我们计算出最佳的锁定轨温的温度是在当地气温0度到6度之间。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这个锁定轨温其实是为了克服热胀冷缩的效应,它会对钢轨造成多大的一个伤害?
赵本军:对钢轨的损害很大,如果锁定不好的话,夏天炎热的时候钢轨会凸出来一块或者鼓起一块,在冬季寒冷的时候容易造成钢轨断裂,这会对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们适应当地气候特点,进行区间的无缝线路的锁定。
主持人:那这个锁定的情况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这个钢轨,不光是它自身的一个变化有的时候,它还要保证和桥梁的一个相对变化为零或者说接近为零,才能保证它的一个正常运转,那这个我们要怎么考虑?
赵本军:你这个问题相当好,在我们前面呢就有一个温度调节伸缩器,就是为了克服钢轨与桥梁之间的一个温度的一个差,因为钢轨的膨胀系数跟水泥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它们两个会发生位移,为了克服这个像你说的,那个产生的零位移,所以就研制了这个钢轨伸缩调节器。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控制这一段钢轨的温度调节,一个区间钢轨自由伸缩的量,防止桥梁与钢轨的发生位移。我们现在看到,其实这是两段轨连在一起的,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它前后自由的伸缩,以达到它和桥梁不发生相对位移,它是一个物理层面的变化。根据阿斯塔纳的气候特点,我们在长大区间设计了双向的伸缩调节器,这是在国内、在天津都没有的。
主持人:那么想请您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和哈方的技术人员们进行了哪些交流,有没有一些故事?
赵本军:这个故事是很多的,首先,我们跟哈方同事交流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在有翻译人员的时候我们通过翻译交流,没有翻译人员的时候,我们就用手、用笔画图,用公式讲解,最大化的能达到他们能理解的程度。举个例子来说,给他们讲解无缝线路锁定的时候,就花了很多的时间,又画图又比划,用公式来给他们讲解,他们也是有当时有些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设置在0度至6度,我就慢慢的给你讲画图分析来讲。当他们明白的时候,非常的高兴,说了一句很生硬的中国话:谢谢老师,谢谢老师!来跟我们表达感谢。
主持人:太好了,那其实我们跟哈方的交流也是在加速,刚才您说到和我们哈方的一个交流那么除了现场交流之外,我还了解到咱们有在办公区域的一个交流,下面就请您带我们去看一看。
赵本军:这就是我们在一起进行技术交流的办公室。基本上我们的座位按照专业分布,一张桌子这边是中方人员,这边是哈方的工作人员,您看他们两位是供电专业的,这两位是机电专业的,这是我的搭档,我们是工务专业的,等等。
主持人:谢谢您!我知道您帮我引荐了一位达尔罕先生来接受我们的采访,那现在我们去找他,就先和您告别,谢谢!
主持人:达尔罕先生,您好!首先想请达尔罕先生和我们镜头前的观众们来打个招呼。
达尔罕:大家好,我是达尔罕,我是阿斯塔纳轻轨设备设施管理中心首席经理。
主持人:那么作为首席经理,在这一段时间的技术沟通当中您有什么样的一个感受?
达尔罕:我们自从今年7月起,跟中国这个同事展开了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的中国同事们不仅是给我们传授了理论知识,还给我们传授了现场的实践课程,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我们深入的了解了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的的新技术,然后我们跟中方合作的非常有效。
主持人:当前学的程度怎么样?
达尔罕:我们现在当前呃学习的非常好,因为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的非常透彻、非常明确,我想后期我们的工作也会实践应用这些知识。
主持人:之前也听到,达尔罕先生对赵工表达感谢的时候,学了一两句中文,能不能请您在镜头前面给我们再展示一下。
达尔罕:(中文)谢谢老师!
主持人:从我们的基础建设再到我们的设施联调联试,再从我们的中国标准到哈萨克斯坦的实践,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正在书写中哈合作的新篇章。我们感谢在一线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们,正是他们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的中国智慧在世界去生根发芽,我们相信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建成之后,它不仅仅是一条轨道线,同时也是友谊线、合作线和发展线,感谢大家观看今天的《沿着班列看上合》,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