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汛期,对于4号线而言,是开通运营后的汛情“首考”。4号线职工严阵以待,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在做好“人防”措施的基础上,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开展“技防”创新提升,为防汛赋能加力,牢牢把握防汛主动权。
“小技改”解决防汛“大问题”
在既有排水系统中,止回阀是阻止雨水倒灌的唯一一道防护措施。然而水泵在汛期内启动较为频繁,止回阀易发生卡阻、失效,导致雨水倒灌,威胁乘客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经过深入研究,工作人员尝试在4号线站外泄压井内加装“鸭嘴阀”,“鸭嘴阀”既不影响正常排水又能阻止倒灌,且安装及维护成本低,在设备维管工作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发生雨水倒灌的几率,相当于在止回阀之前再添一道牢固防线,形成防雨水倒灌的“双保险”。6月份,以4号线航双路站风井出户管为试点,加装了“鸭嘴阀”,并于7月推广至4号线全线。
“多举措”确保防汛“少烦恼”
在此次防汛工作中,4号线还应用了一系列创新小举措。一是“双升级”防汛取电点,实现安全、快速取电。为了破解汛期抢险作业操作环境潮湿、存在漏电风险,且不易取电的难题,从确保安全、快速抢险角度出发,对4号线全线取电点进行了两次升级,先是在全线出入口防汛取电点处加装漏电保护器,在发生漏电、人员触电情况时,可实现快速自动断电,避免造成人员伤亡。随后又对其进行二次升级改造,在4号线全线出入口防汛取电点位加装工业插座。在发生险情时,维保或站务人员可以直接在取电点位取电,快速架设防汛水泵进行排水。“双升级”既简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抢险效率,又大幅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二是可视化引导,使防汛高效精准。为确保防汛应急抢险工作更加快捷、便利、精准,在4号线防汛工作中引入可视化管理理念,对防汛关键路由、关键点位通过大图公示、中间引导、点位明示等进行全过程标识张贴,大大提升现场可视化管理效果,使防汛应急人员可以全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有效提升了防汛应急工作效率。
“新系统”解决防汛“老问题”
为保障汛期乘客出行安全,进一步实现精准化、智慧化防汛,地铁4号线“请”来了智慧防汛“哨兵”,全面上线了“防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构筑了一张全天候的智慧防汛网,为平稳度过首个汛期保驾护航。“智慧防汛”一网盘清底数。通过将互联网平台接入防汛工作,可实现线路应急基础数据全方位展示,各点位现场负责人、重点防汛点位基础信息、现场防汛物资储存、防汛抢险队布置等重要防汛基础信息情况均能一一呈现在平台上,并在系统内推行汛期全时段班组负责人报道机制,切实做到人员、物资、基数信息“底数清”。“智慧防汛”一屏全程监管。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现场应急工作的时时动态监管。当现场出现险情时,属地负责人可在系统直接上报推送,通过直观明了的站点信息显示及各类应急状态图素结合,直观展示现场各点位目前状态信息。“智慧防汛”一键快速响应。预警发布后,系统自动结合专业现场处置方案,对现阶段防汛准备措施进行“一键推送”,属地负责人逐一执行确认,确保各次汛情防汛准备动作统一、全面。此外,系统还可实现防汛物资及应急人员调配辅助功能,对现场可调配资源进行提示,全面提升汛期现场保障能力。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需要付出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努力。致新运营公司将坚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在工作中不断尝试、不畏挫折、迎难而上,为轨道交通运营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