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服务 > 运营动态 > 运营新闻

运营集团5名技术专家顺利通过考核并获续聘

发布时间:2025-06-11  来源:运营集团

 

近期,运营集团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首期技术委员会(技委会)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技委会成员经过细致的审查与评估,一致认定吴磊、刘元才、张晓飞、石林、陈宁等五位技术专家依照《目标责任书》出色地完成了2024年度的攻关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年度考核。因此,技委会同意继续聘任这五位技术专家。

这五位技术专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各自负责的技术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还是在推动关键项目的技术升级方面,他们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集团的技术进步与业务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磊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就,成功研发了刚性接触网打磨装置、计轴辅助检测装置以及柔性接触网涂敷设备等关键测试仪器,这些设备专门用于地铁运维的特殊场景。此外,他还负责了智能客服子系统,如可视对讲的优化与推广,并领导了电源类电子设备核心电路板的维修技术攻关。在科研成果方面,吴磊获得了1项软件著作权、2项外观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发表了1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他的论文《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关键子系统创新研发及应用》荣获了第六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而刚性接触网打磨装置项目也得到了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的认可,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刘元才成功实施了“双延”项目的研究成果,将5号和6号线的整车架修周期延长至80万公里。他还领导了车辆可靠性指标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应用,完成了TCMS限速调整、加装冗余连接器、车辆应急运行装置的技术改造等关键措施。此外,刘元才还负责建设了车辆实训基地,利用实训车辆和三维仿真模拟系统,打造了一个集学习、训练、考核于一体的综合车辆维修工实训基地。他撰写的论文《基于地铁车辆状态的全寿命周期维修模式研究》,荣获轨道集团颁发的《城轨车辆延检修周期、延服役寿命研究》创新成果荣誉证书。

张晓飞在2024年承担了供电智慧运维研究及应用课题,在智慧运维领域开展了系统性工作研究,主导完成了接触网智慧运维试点线路应用及线网级系统规划等关键任务。同时,他组织了接触网可靠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在技术创新和痛点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6号线弓网异常磨耗治理,以及9号线接触网设备系统大修5年规划及立项。张晓飞获得了2项软件著作权、4篇省部级论文、1项专利授权、4个省部级奖项、1篇著作、1项地标,以及2个运营集团奖项。基于研究课题,他自主编制了两篇共计2.2万字的报告,有效实现了年度工作目标。

石林在2024年圆满完成了三项课题研究:电磁环境及场强测试技术、轨行区转辙机运输平台的关键技术,以及转辙机室外监测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此外,他积极参与了9号线信号改造项目的施工管理信息化系统研发,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可控国产化智能运维系统的研究工作。在这些项目中,他贡献了1项无线场强及电磁环境验收标准、发表了2篇研究论文,并成功申请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4年,陈宁肩负了多项关键任务,包括灵活编组、正线停车、大站快车以及网络化列车衔接等。他成功承担了1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和1项公司重点任务。在这些项目中,陈宁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并起草了市域(郊)铁路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的企业技术标准。此外,他制定了津宁线、津静线正线停车以及9号线快慢车行车组织方案。陈宁荣获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天津赛区优胜奖,其研究成果被应用于9号线调图工作,有效优化了段场出车路径,提前了中间站首班车时刻,缩短了直达快车的单程时间,并与京津城际末班车实现了接驳,显著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能。

展望未来,技术部将与人力资源部紧密协作,携手实现运营集团年度科技创新工作目标。我们将共同为这5名技术专家量身定制《2025年技术攻关目标责任书》。通过明确具体的技术攻关方向与目标,我们将充分利用专家们的专业优势,为集团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助力集团实现运营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